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黄大德 点击数:

  在广东,闺秀书画家为数不少,但较有传奇色彩的,可以从冯文凤说起。

  冯文凤出于1902年,广东鹤山人。父亲是岭南书法名家冯师韩,对说文及声韵学研究颇深,犹精于隶书,与邓尔雅有“邓篆冯隶”之称。冯文凤自小受父亲影响,爱好书法,用笔的顺逆、转折、方圆、肥瘦、迟速、浓淡、枯润皆有家法。其草隶结体取势,承而能化,跌宕恣肆,魄力浑厚。若无题款,难分父女之笔。13岁时,能对众即席挥毫,一时艺惊四座。她还曾留学意大利学习西洋画,在艺术上有广泛兴趣,不仅擅长书法、国画,而且在西画、摄影、雕塑、音乐、骑术、游泳等方面也有相当造诣,可谓多才多艺。1915年5月8日,冯文凤在香港《华字日报》报上刊登《鹤山女子冯文凤隶书润格》:

  “二宣四屏八元;大宣四屏拾元;楹联折半;随封加一。润资先惠,十日应付。接理处水车馆口瑞兴隆。”

  谁知润例刊出后,不少人以为这不过是其父为女造势,故意把订件信函径直寄到冯师韩家中。无奈之下,冯师韩便在1915年5月18日在《华字日报》刊登《冯师韩启事》一则,由是才消除了一场书坛风波。

  1921年4月她又刊登广告,称自1915年鬻书卖画以来,计得楹联1362对、画18帧,“现因学年俱进,昔日之作,颇不满意,拟赎回补过,凡还我书者,奉银一元,还我画者廿元。”并重新制定润例。从此名声大噪。

  在新文化运动精神的感召下,冯文凤1918年在香港创办了香港女子书画学校,并在1925年到上海设立分校,立志培养女子美术人才,由是广交书画界人士,饮誉海内。1933年11月,由上海新闻报公开征印全国女书画家近作,由读者投票评选,张大千、黄宾虹等为评委,冯文凤的书法被评为第一名。

  1934年,她与上海著名女画家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特发起组织“中国女子书画会”,随即黄宾虹的妻子宋若婴、学生顾飞都先后参加,并吸引了全国闺秀书画家纷纷加盟。接着从1939年起连续三年,她与陈小翠、顾飞、谢月眉各以其所长的书法、仕女、山水、花卉作品,每年都举办“四家书画展览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小报刊都作专题报道,认为这是“女子书画界空前之集合”,称她们的艺术成就“不但可以称霸于女界,竟然可以压倒须眉”,“她们的率直,她们的豪爽,她们的不慕荣利而献身于艺术的精神,就使她们的作品有了另一种成功”。这无疑是对新女性精神的礼赞!

  冯文凤在中国闺秀书画家中不愧是佼佼者,但听老人说,她在生活上却是不幸的人。她嫁了一个邓姓的丈夫,邓氏乃富家弟子,放浪不羁,婚后常出入烟花之地。不久,纳一新宠,冯文凤气甚;后来,邓氏再继纳二三妾,冯文凤反处之泰然了。友人问她为何不恼了呢?她说:“纳第一宠,气恼者是我,如今他纳了第三、四妾,气恼在第二、第三妾,与我何干矣。”友人佩服她的气量,然而这却无法掩饰她内心的悲哀。大概正因如此,她才把精力与时间寄情于书画艺术并创办女子学校,帮助她们自立、自强。冯文凤后来到美国考察美术,于1961年春病逝美国。

·上一篇文章:为学画锒铛入狱:越狱逃犯的“传奇”画家梦
·下一篇文章:经典揭密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创作幕后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
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