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税收是一大制约因素

  记者:你的意思是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展不应该只是一个交易平台?

  马西姆:世界上有两种艺术博览会,一种是为各大国际画廊提供交易的平台,另一种是为各种领域之间建立桥梁。我觉得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展应该属于后一种,在城市和艺术之间、中国和世界之间、不同年龄层的人之间搭建桥梁。我很愿意和中国上海当地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合作,因为真正最成功的展会都是在真正有艺术发生的城市。

  记者:也就是说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展是以品牌为主?

  马西姆:是的。在感觉上,亚洲总是欧洲和美国贩卖艺术的市场,而不是生产艺术的地方。很多在亚洲举行的博览会更像个百货商店,他们把欧洲的画廊请来,如同卖舶来名牌一样。但我们不想把这种方式拷贝过来,我们希望建立自己品牌的东西。

  记者:这届当代展上不少海外收藏家、投资家、画廊都在洽谈购买中国艺术家作品,这会否成为一个常态?

  马西姆:欧洲的画廊到亚洲参加艺博会,往往会把欧洲的运作模式搬到亚洲,把亚洲当作市场。但我们对今年当代展的定位一直很清晰:不把亚洲当作市场,而是用博览会的上海特色来吸引国际藏家。从这点上说,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有那么多国际藏家关注中国艺术家作品。

  但如果从总体上来看,并不会很快出现大批国际藏家到中国收集作品的情况。这一方面与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地位有关,一方面也受制于中国政策因素。

  记者: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马西姆:主要就是税收的制约。还是拿香港艺博会对比,在香港交易是免税的,而在上海交易的话要面临30%左右的税收成本。比如今年的当代展,很多确定的购买交易,最后很可能都是在海外完成,而不是在展会上。其实从经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和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记者: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泡沫不小。

  马西姆:我看未必。最近20年里,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被海外藏家买走的,在中国根本看不到。我举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瑞士藏家,他在瑞士大使馆工作,买了很多现在很有名,但是当时并不出名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件才几百元。可以说,他一个人就收藏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但问题是,除非他把这些收藏拿出来展览,不然没有人能看到这些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大量作品在海外藏家手里,不与市场沟通。放不放作品,放多少作品到市场上来,这个都是海外藏家说了算了。这样反应在供求关系上,就是“求”不是问题,“供”出了问题。你觉得这个市场会不火么?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还有90%的城市需要创意(图)
·下一篇文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活动月精彩纷呈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
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相关内容

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网络文艺精品化渐成主流

佚名

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的“燕京八绝”

任超

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的“燕京八绝”

任超

促进平台经济升维发展的新思维

朱卫国

发展区域经济得有新思维

张海洋

绘画技巧在南宋时代的发展

佚名

艺术教育发展跟不上当代艺术市场

佚名

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佚名

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新发展

佚名

艺术教育发展跟不上当代艺术市场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