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帆等曾经身遭战乱,以卖画为生,难免简单从事。如果说李苦禅、谢稚柳、陆俨少、关山月等曾经身处闹世,卖得少送得多,难免敷衍了事。今天的许多书画艺术家已经是身价百倍、锦衣玉食,有时间、有精力、有物质基础和文化素养,应当为今天、为未来创作一些有分量、有个性、有传统意味、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而实际上,他们作为各项活动的组委、评委提供的“特邀作品”,哪怕是为全国美展提供的“特邀作品”决不是他们的代表作,甚至不及他们的成名作,有些甚至是应酬之作。如此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应酬下去,我们相信,应酬别人之后,终会有应酬他们自己的那一天。现在,在拍品征集艰难的情况下,各拍卖公司只能重名头而轻品质,高比率流拍的现实说明竞拍者是明智的。如此也说明,历史对于应酬者从来就没有姑息过。 就绝对数而言,全国从事文物与艺术品研究的队伍并不零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博系统的有关人员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可是,这支队伍在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却是战斗力不强、杀伤力不弱。一些专家多年编纂的著作,如《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成了宝典,但也有个别老专家在古代作品旁的题跋被人评论为“不如没有”。一些专家在电视台出镜,以其法眼与学识鉴伪识真,提高了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但也有少数专家跨越自己的研究领域,成了万金油式的专家,给后世留下了一些笑柄。更有一些专家受经营机构所托,从事所谓学术工程:以学术的名义举办的展览、出版的画册、进行的讲座……甚至有学术机构把拍卖公司的一个专场当作了一个学术展览。其内里,却是托伪掺假造市,利益驱动之下,却是学术良心的出场与学术品位的下滑。 谁应当对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学术负责,到如今,确实没有响应者。赝品如此之多,到了千人所指的地步。但是,除了收藏者因此而血本无归,没有其他人受损,造假者在那儿窃喜,售假者也在那儿窃喜。更为可怕的是,收藏者还不知他万分珍惜的“古董”,却是一个崭新的仿品。小巫见大巫的是,一些拍卖公司假拍大行其道。前年,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纪念成立10周年之时,各方人士曾经认真讨论过如何考察拍卖成交纪录的真伪,到如今却是毫无结果,说是“有技术上的难度”。看来,只有“提高拍卖公司及其人员素质”这个口号可以喊了。问题是,自中国拍卖公司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把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假拍却不时出现,因此,许多媒体只好停止所谓排行榜。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历史在数据阙如中展开,委实有些无奈。 但是,历史的无奈正好是我们的责任。否则,我们何当盛世! |
·上一篇文章:中国书画是文化与哲学的载体 |
·下一篇文章:感悟书法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赵洪南 |
赵洪南 |
孙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