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琪森的《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是文汇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海派文化丛书中的一本。王琪森以清俊的笔触梳理了海派书画的脉络,在他的笔下,你可以看到上海一代代书画家的笔墨构筑了海派书画的气韵与格调。 清末民初,发轫于上海的海派书画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艺术形态,以任伯年、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派书画群体,以精湛的造诣、开放的理念、变通的精神、独特的风格,展示了海派书画艺术的成就和影响,也为日后培育了一支海派书画艺术的卓越团队。 第一代海派书画家主要的创作时段是在19世纪末。在前期海派书画家中,赵之谦是一个颇为特殊的人物,他的绘画在构图、色彩、笔调三个方面都有创新与突破,再加上任伯年的传承与变革,使海派书画达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艺术高度,也使海派书画真正具有了近代意义上的历史影响。 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吴昌硕对海派书画艺术风格的最后确立和艺术影响力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在书画印三个领域都有全面的突破和创新,以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滋润着丹青笔墨和金石篆刻,成了开宗立派的巨匠,并以大师的高超造诣、开放心态参与了海上题襟馆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等社团的组织领导工作,成为海派书画家的标志性人物。更重要的是,他以那种雄健郁勃、瑰丽豪放的画韵笔姿,博得了上海新兴市民的喜爱,同时也受到了海外艺苑的肯定,从而使自己的书画金石艺术在社会各个阶层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他的书画金石作品真正具有了商业元素和市场要素,使海派书画凸显了鲜明的生活情致,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经济价值,使上海成为当时全国书画创作的中心。 刘海粟、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属于第三代海派书画家中的佼佼者。就刘、徐、张、潘四人比较而言,刘、徐似乎更注重于中西绘画的变汇通融,而张、潘似乎更注重于传统笔墨的变法创新,而正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对应,形成了第三代海派书画历史发展的优势与艺术创作的强势,为海派书画日后的表现形态和生存时空开辟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国画到西画的宽阔平台。如果说这些提纲挈领的论述已经勾勒出了海派书画兴起、发展的轮廓,那么对一个个画家艺术创作的分析,对他们人生旅程的回顾,使读者能够仔细地回味海派书画的韵致与格调。这样的画与人,艺术与人生都渗透着海派文化的馨香。王琪森不仅探究作品的人文精神,也分析作品的经济形态。让读者体会海派文化不是空洞的符号,也不是为了怀旧而任意想象组合的碎片,而是由不同的艺术作品承载的有生命力的文化。 |
·上一篇文章:大开眼界:号称京城第一才女徐静蕾书法 |
·下一篇文章:当代书家笑谈书法逸事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
相关内容
李荣 |
李君娜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