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王吉彦 点击数:

  人无完人,大师也有笔误的时候。

  偶然翻看一本初中《美术》教材,“名作欣赏”栏载齐白石老先生一幅画《葡萄与蚱蜢》,画意情趣盎然,笔法简括高妙:一篮葡萄紫莹莹鲜活欲滴;筐梁上伏一小草虫,似爬似举,极灵动。赞叹间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劲:那小虫不是蚱蜢,是一只螳螂,举着一对“大刀”,似正窥寻捕捉目标。螳螂可以称作蚱蜢么?心下疑惑,或者大师以“蚱蜢”为所有蚂蚱、蝈蝈、螳螂等草虫的通谓泛称吧?显然是的。倘不是,便分明是笔误。

  为求个真解,我于是查字典。《汉语大辞典》“蚱蜢”条:“蝗属农业害虫。形似蝗而略小,头呈三角形,善跳跃,常生活在田陇间,吃食稻叶。”如此一对照,蚱蜢显然不是螳螂:其一,螳螂是益虫,不是害虫,捕食蚊蝇类小虫,不食农作物及草本。其二,螳螂只会爬不会跳,更遑论“善跳跃”。其三,按字典解释的形状(并画有图像),蚱蜢应是那种俗称“扁担钩”的虫儿,且形体小的那种,流线形;而螳螂形状则有明显特点,一对“大刀”是不会错认的。所以,蚱蜢不是螳螂,螳螂也绝非蚱蜢。如此,大师笔误是无疑的,不是错画图形,就是错题字款,二者必居其一。

  然则,怎么看大师的笔误呢?我们当然可以解释:作为美术作品,我们主要从绘画艺术上去欣赏,去体味评价其美学价值,而不必拘泥或苛责画与题的偶尔差误,这也可视之为“缺憾美”,谁让白石老先生是大师,又是87岁之笔,又画得那么好呢?

  写此小文,并非要求疵于大师,而是意在给编教材者及美术教师提个醒儿,螳螂非蚱蜢,虽小事亦含混不得。此点应向学生讲清楚,如果不指出讹误,容易形成误导,没见过草虫的学生以为蚱蜢就是举一对“大刀”的那种样子,岂不谬哉!倘能修改教材或跟学生讲清楚,既欣赏名作,又消除了误导误识,皆大欢喜,岂不妙哉!

·上一篇文章:守得玉壶存知音--杨守玉和刘海粟的恋情
·下一篇文章:画家笔误拾趣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
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相关内容

永远的“旅之绘本” 94岁绘本大师安野光雅走了

佚名

2020年弗里兹及大师展宣布取消

张天宇

设计大师梅顿·戈拉瑟辞世 享年91岁

佚名

慧眼见一切 :弘一大师法书巨著《含注戒本科》

佚名

慧眼见一切 :弘一大师法书巨著《含注戒本科》

佚名

奥地利大师名画失窃23年 疑似出现在美术馆外墙

佚名

奥地利大师名画失窃23年 疑似出现在美术馆外墙

佚名

关良:一位被忽视的二十世纪大师

陈传席

揭开李可染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人物画成就被遮蔽一角

佚名

波普艺术大师钱财被侵吞导致生前晚年生活窘迫

钱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