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斗米道”传至张陵的孙子张鲁时,出现了一个拐点。张鲁后来归降了曹操,被曹操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五万,其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侯。为了搞定张鲁,曹操还与张鲁结为亲家。因为这层原因,“五斗米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盛行于民间。
“五斗米道”的入教门槛还是不低的,仅这五斗米,也非一般百姓能支付得起的,所以入教的都是富人阶层和有文化的人。当时,加入“五斗米道”的士人很多,并以自己是“五斗米道”的信徒为荣,颇有点像现代精英人物都喜欢加入某一种学术社团,并以此抬高身份一样。
图:五斗米道发祥地龙虎山道观
如何辨别入教者和非入教者,知道对方与自己同道?有识之士便开始在名字中使用“之”字,做为入教人士的一种暗记(这种暗记使用,也为后来许多黑道所喜欢)。父子、祖孙、兄弟同加入“五斗米道”,名字中便会都有一个“之”字。至于是不是入教后,信徒的名字里必须要有“之”,则未必,不少入教信徒的名字中并没有“之”,只是王羲之这样,部分精英人物的选择。
图:王羲之墨宝《兰亭序》摹帖(局部)
所谓“鬼兵”相助,不过是骗人的鬼话,最后,王凝之为孙恩所害,留下了历史笑柄。需要说明的是,孙恩能作起大乱,与朝廷作对,则因为他是当时“五斗米道”的首领之一。在孙恩之乱平叛后,当时许多名字中含有“之”的人士受到牵连,不少人都被杀了,就是因为“之”是入教暗记的原因。而平掉孙恩的,是刘牢之,据说刘牢之也是“五斗米道”的信徒。
另外,王羲之的亲戚们也都先后成了“五斗米道”的信徒,如王羲之的外孙女婿(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小舅子郗愔、郗昙,全都拜倒在天师脚下,当然他们的名字里是没有“之”字的。有学者因此认为,魏晋人名字中喜欢用“之”字,并不一定是“五斗米道”信徒,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与“文革”中“破四旧”树新风一样,不讲究避讳所致。 |
·上一篇文章:六十年前的今天 徐悲鸿最早建议新中国国歌 |
·下一篇文章:齐白石57岁当“北漂”比一千个杜拉拉更励志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
,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
相关内容
任思雨 |
肖永军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