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水仙”已乘鲤鱼去

江面上起初只是泛起淡淡的水花,继而水波汹涌翻滚,一只硕大的红色鲤鱼如同快船,乘风破浪一般,向着江边游来。在鲤鱼背上端坐一人,仙风道骨,岸边的弟子们见了,无不欢呼。坐在鲤鱼背上的人名叫“琴高”,生于先秦战国时期,因为精通音律,善于抚琴,世人渐渐忘了他的本名,而以“琴高”称之。相传琴高善于修道,身怀长生不老的法术,在冀州、涿郡一带游历两百余年。忽一日,心血来潮的琴高忽然想要潜入涿江水中,取获小龙。临行前,他与门下弟子约定相见时期,嘱咐弟子们在水边设立好香案,待他归来。归期已至,时辰一到,琴高果然乘着鲤鱼归来。在陆地上停留了一个多月以后,他又乘着这尾红色鲤鱼遁入江中而去,不复现身于人间。

这段传奇故事被编入汉朝《列仙传》中,李商隐的诗句“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亦是歌咏此事。琴高作为水中仙人的代表,其故事出现在唐朝坊间的曲调之中,并被纳入教坊曲。到了五代时期,这些曲调有了明确的规格和调式,人们取了民间词集“敦煌曲子词”之中“岸阔临江底见沙”一句,为这一词牌命名为“临江仙”。




上一篇虞美人

下一篇浣溪沙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